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相关政策 > 乡村产业正在广袤农村蓬勃兴起

关于我们

电话:

010-86183888

邮箱:

24j@nltown.com

地址:

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文化街新农创大厦

乡村产业正在广袤农村蓬勃兴起


发布时间:2019-07-03  阅读

       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基础。近年来,各地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,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依托农业农村资源,以农民为主体,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,发掘农业多种功能,开发乡村多重价值,延长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打造供应链,乡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。 


乡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
 

       (一)乡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。乡村产业依托乡村特色资源,发挥村镇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比较优势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、特色食品、特色编织、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乡土产业,涌现出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2400个,推进整村开发、一村带多村、多村连成片。形成了10万个特色鲜明的小宗类、多样化乡土产业“三品一标”,创响了一批“土字号”“乡字号”特色产品品牌。建设特色产业园,建成甘肃定西马铃薯、江西赣南脐橙、陕西洛川苹果、湖北潜江小龙虾、重庆涪陵榨菜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。 


农产品加工流通稳步提升
 

       (二)农产品加工流通稳步提升。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,统筹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循环利用。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稳步推进,全国近10万个种养大户、3万个农民合作社、2000个家庭农场、4000家龙头企业,建设了15.6万座初加工设施,新增初加工能力1000万吨,果蔬等农产品产后损失率从15%降至6%。农产品精深加工快速发展,加工产能向主产区和优势区布局,重心向大中城市郊区、加工园区、产业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下沉,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到大、加工层次由粗(初)向精(深)发展,加快改变农村卖原料、城市搞加工的格局。2018年,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.9万家、营业收入14.9万亿元。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,引导加工企业生产开发安全优质、营养健康、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,促进资源循环高值梯次利用。同时,统筹农产品产地、集散地、销地批发市场建设,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。 


乡村产业业态类型不断丰富
 

       (三)乡村产业业态类型不断丰富。融合主体大量涌现,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.7万家,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43家。融合载体集群发展,建设农产品加工园1600个,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先导区153个、农业产业强镇254个,各类乡村产业园1万多个。新主体的大量涌入、新技术的广泛应用、新功能的持续拓展,推动农业纵向延伸、横向拓展,呈现“农业+”态势。“种植+”林牧渔,催生鸭稻共生、蟹稻共生、渔稻共生等内部循环型农业,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。“农业+”加工流通,催生中央厨房、直供直销等外部延伸型农业,2018年主食加工业营业收入达2万亿元。“农业+”文化、教育、旅游、康养等产业,催生乡村休闲旅游业,2018年接待游客30亿人次、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。“农业+”信息产业,催生在线农业、数字农业等智慧型农业,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1.3万亿元,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000亿元。乡村服务业创新发展,各类社会机构开展农资供应、代耕代种、统防统治、烘干收储、批发零售、养老托幼、环境卫生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,2018年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。  


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
 

       (四)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。截至2018年,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,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“乡创客”等本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100多万。目前,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平均年龄45岁左右,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到40%,创办的实体87%在乡镇以下,80%以上发展产业融合项目,返乡入乡人员50%以上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创业。认定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基地1096个。 


乡村产业扶贫带动明显。
 

       (五)乡村产业扶贫带动明显。贫困地区发展初加工,累计减损增收约20亿元。贫困地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.4万家、农民合作社61万个。开展产销对接,带动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超过500亿元,促成签约项目300亿元。在22个脱贫任务重的省份培训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2万余人。 















   友情链接: 首农集团     首创集团     山东新农创     中国投资协会     城融集团     新农创喜舍乡邻    

   

    地址: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文化街新农创大厦    Copyright © 2017-2022 新农创集团 版权所有   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3850号 京ICP备17067574号

新农创微信公众平台